钼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硝酸还原作用及豆科的固氮作用,缺乏时氮的新陈代谢受阻。缺钼比较常发生于豆科作物,但在一般农作物及园艺作物也可能发生。 以下情况容易发生缺钼症状: (1) 酸性土壤,特别是游离铁,铝含量高的红壤、砖红壤。淋溶作用强的酸性岩成土、灰化土及有机土; (2) 北方土母质及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; (3) 硫酸根及铵、锰含量高的土壤,作物对钼的吸收受抑制; (4) 敏感作物:主要有十字花科、豆科的大豆等,其次是柑橘以及蔬菜作物中的叶菜类和黄瓜、番茄等。 缺钼症状的诊断 1. 形态诊断:作物缺乏钼时老叶颜色首先变淡或出现黄化,随着缺乏程度的加深,其他部位的叶片亦会显现缺乏症状,通常在叶缘尚未发生卷曲或枯萎前,叶脉间先显现黄绿色或黄色斑点,严重时斑点数激增,在叶片未完全成熟前即掉落。钼缺乏症状主要显现在叶部,而果实部分则受影响不大。典型症状如柑橘的黄斑病比较容易确诊,但有些作物缺钼影响固氮酶、硝酸还原酶作用而表现与缺氮相似,需注意。
2. 植株分析诊断 一般作物缺钼临界范围为:成熟叶含钼量<0.21毫克/千克。0.5~1.0毫克/千克为生长正常。不同作物临界范围:甘蓝(叶)及柑橘(叶)<0.08毫克/千克,大豆<0.21毫克/千克,棉花(初蕾期叶片)<0.5毫克/千克。 3. 土壤诊断 目前一般采用草酸—草酸铵提取的土壤有效钼,缺乏临界值为<0.15毫克/千克。 4. 酶学诊断: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,在NO3ˉ到NO2ˉ的反应中,NO2ˉ的生成量可以反映硝酸还原酶的活性。取样后立即测定酶的活性,在加钼条件下培养24小时重测酶的活性,如酶活性增加,表示作物缺钼。 防治 1.叶面喷施含钼叶面肥 可用含钼的叶面肥例如华硕828植物营养液清水稀释1000倍后喷施。由于华硕828含有营养调节剂,能促进钼的吸收,效果更好。 2. 土壤施用石灰 缺钼症状易发生于酸性土,提高土壤pH可增加钼的有效性,从而减轻缺钼症状。
|